1月24日 冷漠的偶像 |
1月24日出生的人,會從週遭接受過度的仰慕與忠心。他們活潑的個性中具有特殊的迷人特質,會像蜜糖吸引蒼蠅一般地讓許多人圍繞著他們。這當然也產生了附帶的一些問題。因為週遭的人對他們投入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以心理學的投射而言,最極端的情況是產生偶像崇拜的現象,因此加諸於他們身上的負擔實在是相當沉重。這種情形不只是在他們的「迷哥迷姊」之間發生而已,在面對自己的家人與親朋好友時,他們也同樣必須讓自己成為別人期待中的「偶像」。因此那些覬覦他們所擁有的魅力,或是覺得比不上他們的人,會對他們心生嫉妒是很正常的。
許多在這一天出生的人會顯得自視甚高或是神氣活現,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從青少年時期與跨入成年的階段,就被眾人捧得高高的,甚至目空一切。他們可能會表現出冷漠的態度,這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所使出的防衛手段。另一個理由可能是他們工作非常地認真,因此不願對旁人的侵犯無謂地分散注意力。因為在這一天出生的人通常會不斷地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像別人所讚頌的那麼偉大,因此他們不希望受到太精細的檢視。然而,只要他們對別人的期望有所回應,或者滿足他們的欲求,他們通常可以維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問題是他們可能因為太高不可攀,而失去真實生活中自己所想要的事物。 這一天出生的人,在到達特定的高點時,一定要有勇氣打破他們既定的虛假形象,才能變成真正有血有肉的人。要看清規戒律這一點的方法,是讓自己變得更透明,或者說更脆弱,讓別人可以看穿他們的想法與情感。這必須要縮短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參與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待人接物,平等地與其他人分享快樂與悲傷。更坦白地說,在這一天出生的人必須要走下他們的講台,深入人群。如果不這麼做,他們會繼續被當成淨化過的人,雖然能提供某種令人陶醉的自我滿足,卻對他們的個性、個人成長或精神層面的發展一點幫助也沒有。 當他們開始瞭解到他人的仰慕,事實上可以是一種巧妙的操縱,而且自己已經受到這種仰慕的控制時,其實就已經為改變自我跨出正確的第一步了。在他們回歸自我的轉變過程中,放棄特定的活動與交遊夥伴是絕對必須的。在他們達到這個程度之後,就可以再度自在地光芒四射,而這時的他們,所具有的是內在真實的光芒,而不再是其他人想要看的虛華反射。
台灣旅日歌星翁倩玉,亦以電影《無價之寶》及歌曲《祈禱》等走紅台灣。 台灣企業家羅光男,以自創品牌「肯尼士」網球拍行銷國際著稱。 日本創作歌手五輪真弓,代表作《潮騷》。 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以《黛絲姑娘》一片走紅的電影女演員。 艾迪斯華頓(Edith Wharton)美國小說家,她出生於紐約一個富裕而有名望的家族,曾因《純真年代》獲得普立茲獎,著有《依坦佛洛姆》。 德國短篇小說作家堆夫曼(E.T.A. Hoffman),他描寫怪誕、靈異和神秘世界的出色手法,使他成為德國浪漫主義作家。此外他也身兼評論家、藝術家和作曲家。 18世紀法國劇作家波馬榭(Pierre A. Caron de Beaumarchais),作品包括《塞維裡亞的理髮師》、《費加洛婚禮》,此外他也從事寫作及作曲。
|
【關閉窗口】 |